Language:
我们的动态信息
专业的钢板仓制造商和EPC承包商

如何防止筒仓中储存的粮食发霉?

日期 : 2025-05-30

一、引言

在现代农业与粮食储运体系中,筒仓凭借高效、集约的存储优势,成为全球粮食储存的重要设施。不少人简单认为,只要把粮食密封存入筒仓,就能一劳永逸地保证其安全。然而,现实却给这种片面认知泼了冷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全球每年因仓储条件不当导致的粮食损失高达 1.3 亿吨,经济损失超千亿美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说明,在不当储存条件下,粮食很容易发生腐烂变质,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剖析粮食在筒仓中腐烂的原因,并提供系统性的防腐烂解决方案,为粮食仓储行业提供科学指导。

二、粮食为何会在筒仓中腐烂?

湿度大

粮食自身的水分含量是决定其能否安全储存的关键。当粮食水分含量超过 14% 时,就好比为霉菌滋生搭建了 “温床”。霉菌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中,能快速繁殖,分泌各种酶类物质,分解粮食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导致粮食发霉变质。

筒仓内部的冷凝现象也是造成 “湿点” 的重要原因。在昼夜温差较大或季节交替时,筒仓内壁温度较低,仓内温暖潮湿的空气遇冷后,水汽会凝结在筒仓内壁和顶部,形成局部高湿区域。这些 “湿点” 一旦出现,周边的粮食就会吸收水分,湿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加快腐烂进程。

高湿度还会引发粮食结块、结桥现象。结块后的粮食颗粒相互粘连,形成块状物,严重影响流动性。在粮食装卸和输送过程中,结块的粮食可能堵塞输送管道,降低作业效率,甚至损坏设备。而结桥现象会导致筒仓内的粮食无法顺利流出,影响正常的仓储运营。

温度管理不当

高温环境是促进霉菌和昆虫滋生的 “催化剂”。当筒仓内温度超过 25℃时,霉菌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加快,同时,储粮害虫如玉米象、谷蠹等也会更加活跃。这些害虫不仅直接啃食粮食,降低粮食的品质和重量,还会在粮食中排泄粪便,带入水分和污染源,进一步加速粮食腐烂。

温差引起的水分迁移同样不容忽视。当筒仓内外存在较大温差时,仓内粮食中的水分会从温度较高的区域向温度较低的区域迁移,在局部形成积湿现象。拿夏季来说,白天筒仓外层粮食温度升高,水分会逐渐向筒仓中心低温区域迁移;到了夜间,筒仓外层温度下降,水分又会反向迁移。这种反复的水分迁移,使得局部区域的粮食湿度不断变化,为霉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风与气流问题

通风系统对筒仓内粮食储存至关重要。缺乏通风会导致筒仓内热量和湿气无法及时排出,形成闷热潮湿的环境,这无疑成了粮食腐烂的 “温床”。此外,不均匀的空气流动也是造成局部变质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大型筒仓中,由于通风管道布局不合理或风机功率不足,空气无法均匀流经整个筒仓,导致部分区域通风良好,部分区域则通风不畅。通风不畅的区域热量和湿气积聚,粮食容易发生腐烂。

虫害与污染

害虫对粮食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直接取食粮食,还会在粮食中挖掘隧道,破坏粮食的组织结构,降低粮食品质。同时,害虫在活动过程中排泄的粪便、分泌的体液,会带入水分和各种微生物,引发粮食霉变。

上一批残留粮食和异物也是带来霉菌和病虫隐患的重要因素。筒仓清空后,如果没有彻底清理,残留的粮食和异物中可能携带大量霉菌孢子和害虫虫卵。当新的粮食存入筒仓后,这些霉菌和害虫会迅速繁殖,感染新粮,导致粮食腐烂。

三、如何防止粮食在筒仓中腐烂?

精准的温度控制技术

安装电子传感器是实现精准温度控制的基础。目前,市面上的高精度电子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筒仓内部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温度,精度可达 ±0.5℃。这些传感器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方式,将温度数据实时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 APP,能随时查看筒仓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利用风冷系统保持粮温低于 15℃,是抑制粮食呼吸与虫害的关键。风冷系统通过强制空气循环,带走筒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粮温。在夏季高温季节,风冷系统的作用尤为重要。这时,要加强通风口检查,确保通风口畅通,同时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风冷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粮温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科学的湿度管理与通风系统

建立工业化送风系统是实现智能通风的重要手段。工业化送风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能根据筒仓内的湿度、温度以及外部天气条件,自动调节送风量和送风时间。比如,当筒仓内湿度较高时,系统会自动增加送风量,加快湿气排出;当外部空气湿度较大时,系统会暂停通风,防止外部湿气进入筒仓。

实施粮食 “倒仓” 处理,是打散热点区域的有效方法。“倒仓” 就是将筒仓内的粮食从一个仓转移到另一个仓,在转移过程中,结块的粮食被打散,热点区域的热量和湿气得以散发。定期进行 “倒仓” 处理,能有效防止局部区域粮食因积热积湿而腐烂。

利用数据平台监测外部天气与湿度变化,能为通风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数据平台整合了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数据、周边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筒仓内部的温湿度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系统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和湿度趋势,进而提前调整通风策略,确保筒仓内环境始终适宜粮食储存。

先进的筒仓清理设备与服务

使用无火花清理设备,是恢复仓容、防止霉变扩散的重要措施,还能避免因火花引发粉尘爆炸等安全事故。该设备能深入筒仓内部,将附着在筒仓内壁和底部的残留粮食、结块物等清理干净,恢复筒仓的有效仓容,同时防止霉变物质扩散到新粮中。

引入二氧化碳喷气技术可以有效处理顽固结块。二氧化碳在高压下以气态形式喷出,瞬间膨胀吸热,使结块的粮食温度迅速降低,结构变得松散,从而达到破碎结块的目的。这种技术不仅清理效果好,而且不会对粮食造成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清理方法。

外包专业清理服务能够避免安全事故和产线停工。专业清理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设备,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完成筒仓清理工作。和企业自行清理相比,外包专业服务能大大缩短清理时间,减少因清理工作导致的产线停工损失。

筒仓自动监控与智能管理系统

应用 “粮情检测分析系统” 是实现远程实时监管的核心。该系统集成了温湿度传感器、虫害监测传感器、气体成分传感器等多种设备,能实时监测筒仓内的粮情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管理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手机 APP 或电脑客户端查看筒仓内的实时情况。

软件自动控制除湿、通风、降温设备,实现了仓储管理的智能化。系统根据预设的参数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判断筒仓内的环境是否适宜粮食储存。当环境参数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相应的设备,比如开启除湿机降低湿度、启动通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开启降温设备降低粮温等,确保筒仓内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所有数据留档可追溯,为决策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系统将监测到的所有数据进行长期存储,形成完整的粮情数据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能了解粮食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优化仓储管理策略。比如,分析不同季节、不同粮食品类的温湿度变化情况,调整通风、降温等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仓储管理效率。

杀虫与防霉处理

使用磷化铝片剂释放磷化氢气体是目前常用的杀虫方法。磷化铝片剂在空气中遇水或潮气后,会迅速分解产生磷化氢气体。磷化氢气体毒性较强,能抑制害虫的呼吸作用,导致害虫死亡。使用磷化铝片剂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药剂均匀分布在筒仓内,以达到最佳杀虫效果。

强制气流均匀扩散药剂是提升杀虫效率的关键。通过在筒仓内设置强制通风系统,将磷化氢气体均匀输送到筒仓的各个角落,避免出现杀虫死角。同时,强制气流还能加速药剂的扩散速度,缩短杀虫时间,提高杀虫效率。

严格遵守农业残留标准是保障人畜安全的前提。使用气调技术进行杀虫防霉处理时,必须严格控制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残留量。我国对粮食中磷化氢等药剂的残留量有明确的标准规定,仓储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粮食进行检测,确保药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

四、一旦腐烂,损失有多大?

粮食一旦被霉菌污染,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危害尤为严重。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人畜摄入后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癌症。赭曲霉毒素则具有肾毒性和免疫毒性,长期摄入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免疫力下降。

毒素污染不仅威胁人畜健康,还会引发大规模产品召回事件。近年来,国内外因粮食及粮食制品中霉菌毒素超标而导致的产品召回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事件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五、哪些粮食品类更易腐烂?

豆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麦麸等副产物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容易因水分和粉尘结块而腐烂。这些副产物颗粒较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且粉尘含量较高,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形成结块,导致内部积热积湿,加速腐烂进程。

整粒粮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同样会变质。比如玉米、小麦等,在温度超过 30℃、湿度超过 70% 的环境中,呼吸作用会显著增强,自身发热加剧,从而引发霉变。因此,储存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品类设定特定的储存参数,如温度、湿度控制范围等,以确保粮食安全储存。

筒仓储粮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放进去就没事”,它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精细化管理的复杂过程。从温度、湿度、虫害、通风四个关键方面进行全面管理,是确保粮食长期安全储存的核心。借助现代化的监控系统,能实时掌握筒仓内的粮情信息;运用先进的清理技术和智能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粮食损耗,提高粮仓运营效率。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只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仓储管理水平,才能真正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目录

    发送您的需求

    获取报价
    我们将为您提供优质服务并保证您的购买体验
    X
    获取免费报价

      姓名

      *邮箱

      电话

      公司名

      *需求